詢于芻蕘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與樵夫商議事情,意謂不恥下問。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例子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比之‘詢于芻蕘’,就是以為雖然小說,也有所為的明證。”
基礎信息
拼音xún yú chú ráo
注音ㄒㄨㄣˊ ㄩˊ ㄔㄨˊ ㄖㄠˊ
繁體詢于芻蕘
感情詢于芻蕘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狼號鬼哭(意思解釋)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意思解釋)
- 徑情直遂(意思解釋)
- 信及豚魚(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庖丁解牛(意思解釋)
- 之 靡二(意思解釋)
- 識字知書(意思解釋)
- 偶一為之(意思解釋)
- 分路揚鑣(意思解釋)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釋)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意思解釋)
- 春去冬來(意思解釋)
- 兵戎相見(意思解釋)
- 手不釋書(意思解釋)
- 清風勁節(意思解釋)
- 會少離多(意思解釋)
- 形影相隨(意思解釋)
- 無影無蹤(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縱橫四海(意思解釋)
- 餓殍遍野(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慢條斯理(意思解釋)
- 阿時趨俗(意思解釋)
- 過五關 六將(意思解釋)
※ 詢于芻蕘的意思解釋、詢于芻蕘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成語接龍(順接)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實至名歸 | 實:實際的成就;至:達到;名:名譽;歸:到來。有了真正的學識、本領或功業,自然就有聲譽。 |
不動聲色 | 動:變動;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形容鎮靜、沉著。也作“聲色不動”、“不露聲色”。 |
稀里嘩啦 | 象聲詞,形容雨、東西倒塌等發出的聲音。形容被徹底破壞或零零散散。 |
此一時彼一時 | 指時間不同,情況亦異,不能相提并論。 |
難言之隱 | 言:說;隱:隱衷;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
多多益善 | 益:更加;善:好。越多越好;不厭其多。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條理。 |
進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節。指重視根本、主要的東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算無遺策 | 算:計劃;遺策:失算。形容策劃精密準確,從來沒有失算。 |
哀而不傷 |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后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
自強不息 | 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
鐵面無私 | 形容公正嚴明;不講情面。鐵面:比喻剛直無私。 |
反面無情 | 翻臉不講情面。形容對人的態度突然變壞;不留情面。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別人聽從自己。 |
惡醉強酒 | 強:硬要。怕醉卻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超然物外 | 超然:脫離;不介入;物:客觀世界。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對現實的一切都不感興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坐以待斃 | 待:等待;斃: 。坐著等 。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雅俗共賞 | 雅俗:文雅和粗俗。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雅人”;把沒文化的人稱“俗人”;賞:欣賞。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為各種人所接受。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