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掃地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五經: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舊時也指圣人之道泯滅。
出處《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丑,據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掃地矣。’”
例子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五經掃地,祝欽明自褻斯文;一木撐天,晉王敦未可擅動。”
基礎信息
拼音wǔ jīng sǎo dì
注音ㄨˇ ㄐ一ㄥ ㄙㄠˇ ㄉ一ˋ
繁體五經掃地
感情五經掃地是貶義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斯文掃地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胡作非為(意思解釋)
- 奉命惟謹(意思解釋)
-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意思解釋)
- 強中自有強中手(意思解釋)
- 冰解的破(意思解釋)
- 當機立斷(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沒里沒外(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汗牛充棟(意思解釋)
- 閉關自守(意思解釋)
- 見危致命(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行不顧言(意思解釋)
- 己溺己饑(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欺善怕惡(意思解釋)
- 陽春白雪(意思解釋)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釋)
- 時運亨通(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刮目相看(意思解釋)
- 一覽無余(意思解釋)
- 諸如此類(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魂飛天外(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釋)
※ 五經掃地的意思解釋、五經掃地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繪影繪聲 | 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
勤儉節約 | 指人勤于勞作而生活簡單儉樸。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蓋;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逸游自恣 | 逸:安閑;自恣:放縱自己。安閑自在地漫游,任意放縱自己。 |
天涯海角 |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
空谷傳聲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發出音響;立即可以聽到回聲。比喻很快有所反響。 |
饑腸轆轆 | 饑腸:饑餓的肚子;轆轆:象聲詞;車輪滾動的聲音。肚子餓得咕咕直響;形容十分饑餓。 |
兵荒馬亂 | 兵、馬:指戰爭;荒:荒亂。指社會秩序極端不安定。形容戰時社會動蕩不安;混亂的情景。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咄咄逼人 |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
土木形骸 |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
漚沫槿艷 | 漚:水泡;槿:木槿。晶瑩的水泡,艷麗的槿花。比喻短暫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不得而知 | 得:能夠。無從知道。 |
歸馬放牛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白發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
絆腳石 | 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連珠炮 | 連續的火炮。比喻說話很快。 |
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不開口 | 至 也不說話。指緘口不言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忙不擇價 | 匆忙中售貨要不了好價錢。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驕傲自滿 | 自高自大;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以夷制夷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