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諫之義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后以“三諫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出處《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例子東漢·王充《論衡·程材》:“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敕,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基礎信息
拼音sān jiàn zhī yì
注音ㄙㄢ ㄐ一ㄢˋ ㄓ 一ˋ
繁體三諫之義
感情三諫之義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照單全收(意思解釋)
- 武不善作(意思解釋)
- 豆萁燃豆(意思解釋)
- 上氣不接下氣(意思解釋)
- 眾多非一(意思解釋)
- 野心勃勃(意思解釋)
- 自己人(意思解釋)
- 一塌糊涂(意思解釋)
- 銷聲匿跡(意思解釋)
- 臨危受命(意思解釋)
- 不翼而飛(意思解釋)
- 色中餓鬼(意思解釋)
- 氣象萬千(意思解釋)
- 團團轉(意思解釋)
- 發號施令(意思解釋)
- 光前裕后(意思解釋)
- 罄竹難書(意思解釋)
- 戶告人曉(意思解釋)
- 三三兩兩(意思解釋)
- 十惡不赦(意思解釋)
- 孝子賢孫(意思解釋)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意思解釋)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釋)
- 一鼓作氣(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綿里藏針(意思解釋)
- 地丑德齊(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三諫之義的意思解釋、三諫之義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醋海翻波 |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間因愛情而引起的糾葛。 |
老實巴交 | 形容人規規矩矩,謹慎膽小的樣子。 |
甕中之鱉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
新仇舊恨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
鐵郭金城 | 比喻設防堅固的城池。 |
色飛眉舞 | 色:臉色,表情。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誅求無度 | 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
費盡心機 | 心機:心思;計謀。指用盡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毀于一旦 | 一旦:一天。指得來不易的東西;一下子就毀掉了。多指長期勞動的成果或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滅掉。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顧景慚形 | 看著身影,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稱號等而感到慚愧。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
背鄉離井 | 指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
奮起直追 | 奮:鳥類展翅起飛。形容在已經落后的情況下;振作起來;一股勁地趕上去。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進進出出 | 走進走出,穿進穿出。 |
憐香惜玉 | 憐、惜:愛護;愛憐;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憐愛。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搬弄是非 | 搬弄:挑撥;是非:指口舌紛爭。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 |
彌留之際 | 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將 的狀況;際:時候。病危將 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