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師動眾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處《晉書·呂纂傳》:“夫起師動眾,必參之天人,茍非其時,圣賢所不為。”
基礎信息
拼音qǐ shī dòng zhòng
注音ㄑ一ˇ ㄕ ㄉㄨㄥˋ ㄓㄨㄥˋ
繁體起師動衆
感情起師動眾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大規模行動。
近義詞興師動眾、行師動眾、起兵動眾
反義詞單槍匹馬、小打小鬧
英語draw in a lot of people to do something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解釋)
- 謳功頌德(意思解釋)
- 齊頭并進(意思解釋)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釋)
- 窮鄉僻壤(意思解釋)
- 算無遺策(意思解釋)
- 雞取卵(意思解釋)
- 沒里沒外(意思解釋)
- 薄暮冥冥(意思解釋)
- 鋪天蓋地(意思解釋)
- 語不驚人(意思解釋)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釋)
- 氣吞牛斗(意思解釋)
- 融會貫通(意思解釋)
- 戰天斗地(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平地一聲雷(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釋)
- 南征北戰,東蕩西 (意思解釋)
- 雞口牛后(意思解釋)
- 鷸蚌相爭(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半新不舊(意思解釋)
- 哀兵必勝(意思解釋)
- 惹是生非(意思解釋)
※ 起師動眾的意思解釋、起師動眾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舍安就危 | 舍:放棄;就:趨,從。舍棄安逸而趨于危險。形容違背常情,不理智。 |
反復無常 | 反復;顛過來倒過去;無常:沒有常態。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的狀態。形容變動不定或狡詐多變。 |
藝高人膽大 | 技藝高超的人膽量也大。 |
暈頭轉向 | 暈:頭腦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 |
光前耀后 | 光前:光興前業。光耀祖先,造福后代。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浪費筆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陳言務去 | 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務必要去掉陳舊的言辭。 |
學而時習之 | 學過的內容要經常復習它。 |
主憂臣勞 | 憂:憂患。君主有了憂患,臣下就要為他效力。 |
冠絕一時 | 冠絕:遙遙領先,位居第一。形容在某一時期內超出同輩,首屈一指。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百無一是 | 是:對的;正確的。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情誼深重。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歌舞升平 | 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含貶義。升平:太平。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斷織勸學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熱氣騰騰 | 熱氣:溫度高的氣體;騰騰:氣體不斷上升的樣子。原意為熱氣盛大。比喻情緒高漲;氣氛熱烈。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眾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為大家所敬仰。 |
魂飛天外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舉目無親 | 舉目:抬頭看。抬頭張望;沒有一個親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獨無依。 |
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轟轟烈烈 | 轟轟:像聲詞;形容巨大聲響;烈烈:火焰盛燃的樣子。形容聲勢浩大;氣勢雄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