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本求末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棄本逐末”。
出處清·惲敬《答鄧鹿耕書》:“惟小人棄本求末,不務修德,止求吉葬。”
基礎信息
拼音qì běn qiú mò
注音ㄑ一ˋ ㄅㄣˇ ㄑ一ㄡˊ ㄇㄛˋ
繁體棄本裘末
感情棄本求末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指本末倒置。
近義詞舍本求末、棄本逐末
反義詞棄末返本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改過遷善(意思解釋)
-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意思解釋)
- 不二法門(意思解釋)
- 青山綠水(意思解釋)
- 發綜指示(意思解釋)
- 鑿壁借光(意思解釋)
- 陳言務去(意思解釋)
- 化鴟為鳳(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繪聲繪影(意思解釋)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釋)
- 異寶奇珍(意思解釋)
- 舉止嫻雅(意思解釋)
- 叫苦連天(意思解釋)
- 依樣畫葫蘆(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汗馬功勞(意思解釋)
- 地丑德齊(意思解釋)
- 從天而降(意思解釋)
- 背鄉離井(意思解釋)
- 前赴后繼(意思解釋)
- 主人翁(意思解釋)
- 望塵靡及(意思解釋)
- 憐香惜玉(意思解釋)
- 聰明伶俐(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意思解釋)
※ 棄本求末的意思解釋、棄本求末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大公無私 | 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 |
身無分文 | 形容非常貧窮。 |
難言之隱 | 言:說;隱:隱衷;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
鶴立雞群 |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
滿山遍野 | 布滿山嶺田野。形容數量多或范圍廣。 |
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時天色昏暗。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td> |
一哄而起 | 喧鬧;起哄。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
色中餓鬼 |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 |
揚威耀武 | 見“揚威曜武”。 |
大千世界 | 佛教用語。世界的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為大千世界。后泛指廣大無邊紛紜復雜的世界。 |
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信以為真 |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
通今達古 | 同“通今博古”。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半新不舊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舊。 |
歡聚一堂 |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 |
華不再揚 | 已開過的花,在一年里不會再開。比喻時間過去了不再回來。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