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所適從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不知何所依從。
出處明·張居正《請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擬議不定,靡所適從。”
例子清·黃鈞宰《金壺浪墨·白旗》:“時各帥意見不同,卒無定計,甚至出令旋止,靡所適從。”
基礎信息
拼音mí suǒ shì cóng
注音ㄇ一ˊ ㄙㄨㄛˇ ㄕˋ ㄘㄨㄥˊ
繁體靡所適従
感情靡所適從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不知怎么辦。
近義詞無所適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引物連類(意思解釋)
- 易放難收(意思解釋)
- 迷而不反(意思解釋)
- 心灰意懶(意思解釋)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意思解釋)
- 遏惡揚善(意思解釋)
- 轍鮒之急(意思解釋)
- 疑鄰盜斧(意思解釋)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釋)
- 以權謀私(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故步不離(意思解釋)
- 唯物主義(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鴻儒碩學(意思解釋)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釋)
- 難上加難(意思解釋)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釋)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釋)
- 男大當婚(意思解釋)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釋)
- 鷸蚌相爭(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古來今往(意思解釋)
※ 靡所適從的意思解釋、靡所適從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化敵為友 | 將敵對勢力化成友好勢力。 |
攀龍附鳳 | 附:接觸、依附。比喻巴結或投靠有權勢聲望的人。 |
盲人說象 | 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萬無一失 |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發號施令 | 發、施:發布;下達;號:號令、命令。發布命令;下達指示;進行指揮。 |
光前啟后 | 猶“光前裕后”。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打情賣笑 | 打情罵俏,指男女調情。 |
一竅不通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公子哥兒 |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
切樹倒根 | 比喻徹底。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悲不自勝 |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
彌留之際 | 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將 的狀況;際:時候。病危將 的時候。 |
無微不至 | 微:細微;至: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