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發披褐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剪發:剪掉頭發,指削發為僧;褐:獸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發為僧。
出處唐·李公佐《謝小娥傳》:“里中豪族爭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發被褐,訪道于牛頭山。”
例子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9卷:“復仇已畢,其時即剪發披褐,訪道于牛頭山。”
基礎信息
拼音jiǎn fà pī hè
注音ㄐ一ㄢˇ ㄈㄚˋ ㄆ一 ㄏㄜˋ
感情剪發披褐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出家為僧尼。
近義詞剪發被褐、剪發披緇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杯酒釋兵權(意思解釋)
- 胸無大志(意思解釋)
- 高聳入云(意思解釋)
- 人面獸心(意思解釋)
- 遺形藏志(意思解釋)
- 繩鋸木斷(意思解釋)
- 春風風人(意思解釋)
- 牛口之下(意思解釋)
- 鴻鵠將至(意思解釋)
- 辭簡意足(意思解釋)
- 壞法亂紀(意思解釋)
- 慌里慌張(意思解釋)
- 萬馬奔騰(意思解釋)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釋)
- 赴湯蹈火(意思解釋)
- 十惡不赦(意思解釋)
- 龍爭虎斗(意思解釋)
- 室邇人遙(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便還就孤(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馬牛其風(意思解釋)
- 面有難色(意思解釋)
- 捫心自問(意思解釋)
- 依樣畫葫蘆(意思解釋)
- 立竿見影(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剪發披褐的意思解釋、剪發披褐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開朗;舉止瀟灑自然。形容言談舉止自然大方;不拘謹。 |
冷若冰霜 |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沒有一絲熱情。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使人無法靠近。 |
取長補短 |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
奇才異能 | 奇:少見的;異:特別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
勞民傷財 | 勞民:使人民勞累;傷:耗費。既讓人民勞累受苦;又耗費了資財。指濫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費。 |
不三不四 | 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 |
壞法亂紀 | 破壞法制和紀律。 |
止沸益薪 | 謂本欲止水沸騰,卻反而在鍋下加柴。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庖丁解牛 | 庖?。簭N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古色古香 | (陳設、器物或藝術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古香:古書畫散發出的氣味。 |
路無拾遺 | 見“路不拾遺”。 |
百無一是 | 是:對的;正確的。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 |
驚鴻艷影 |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各盡所能,按勞分配 |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滿園春色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F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動而引起共鳴的心。也作“動人心弦”。形容言論或表演深深地打動人心。 |
舉足輕重 | 一挪動腳;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會打破均勢。比喻地位極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改惡向善 |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