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蘆畫瓢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ào hú lú huà piáo
基本解釋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照葫蘆畫瓢的典故
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為文筆高超、才能出眾,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為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墻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照葫蘆畫瓢)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實至名歸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 |
不敢茍同 | 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一章:“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紅花會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
謳功頌德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
有膽有識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絕世聰明,有膽有識,今年也是七歲,可憐有才無命。” |
靡所底止 |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前瞻后顧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 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白日見鬼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六卷:“在京師時有語曰:‘吏、勛、封、考,筆頭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見鬼。’”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擦肩而過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2回:“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