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謀不軌的成語故事

拼音tú móu bù guǐ
基本解釋謀劃超出常規或法度的事。圖:謀;圖謀:暗中謀劃;軌:法度;準則。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王彬傳》:“因勃然數敦曰:‘兄抗旌犯順, 戮忠良。圖謀不軌,禍及門戶。”
圖謀不軌的典故
三國時期,孫權 后,10歲的兒子孫亮繼位,朝政由大將軍諸葛恪、會稽太守滕胤共同輔政,偏將軍孫惏謀害滕胤,勢力逐漸增強,開始胡作非為。孫亮想除掉孫惏反而被他趕下臺,迎立孫休為皇帝,孫休還未登基,他又想圖謀不軌被虞汜制止。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圖謀不軌)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路風塵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國舅老爺大喜!國舅老爺一路風塵辛苦。小的聽見昨日的頭起報馬來報,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首身分離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偃旗息鼓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云別傳》:“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 |
有目共睹 |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上卷 與王貽上之一》:“惟有日、貝葉,清閑送老。世間文字茫茫如前塵積卻,門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
刀耕火種 | 宋 陸游《雍熙請機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以今別是生涯地。” |
結纓伏劍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 ,冠不免。’結纓而 。” |
通今達古 | 胡蘊玉《<中國文學史>序》:“述學派之流別,論政治之得失,縱有通今達古之才,而無瑰瑋奇麗之筆,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