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的成語故事

拼音zhì zài sì fāng
基本解釋志:志向;四方:各處天下。形容有遠(yuǎn)大的志向和理想。
出處元 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立忠信男兒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撫萬姓,定邊疆?!?/p>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到齊國,齊桓公把齊姜嫁給重耳。重耳在齊國生活7年,日子過得很逍遙,他的屬下十分著急,商量要他回國爭王位。齊姜也認(rèn)為男子漢要志在四方成就大業(yè),就與重耳的部下用計送出齊國。
志在四方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志在四方)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梁孟相敬 | 《后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td> |
一寸丹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jié)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td> |
遲疑不決 | 《隋書 段文振傳》:“遲疑不決,非上策也。”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td> |
反復(fù)無常 | 宋 陳亮《與范東叔龍圖書》:“時事反復(fù)無常,天運所至,亦看人事對付如何?!?/td> |
嚴(yán)陣以待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yán)陣以待之?!?/td>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jīng)術(shù),以達(dá)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逢人只說三分話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1卷:“如今俗語云,逢人只說三分話,只此便是不忠?!?/td> |
正身明法 | 《晉書 元帝紀(jì)》:“二千石令長當(dāng)袛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nóng)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