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饑似渴的成語故事

拼音rú jī sì kě
基本解釋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陳思王值傳》:“遲奉圣顏,如饑似渴。”
如饑似渴的典故
三國時期,曹操原打算立曹植為太子,引起長子曹丕的妒恨。曹丕即位,多次迫害曹植,三次更換他的封地。223年,曹丕要曹植、曹彰、曹彪三人到京都朝會,曹植因故不能去,就上一道奏章向曹丕請罪說:“遲奉圣顏,如饑似渴。”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如饑似渴)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三十而立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
在此一舉 | 《史記·項羽本紀》:“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
鷗鳥不下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海上之人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 |
紫陌紅塵 | 唐·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
四書五經 | 漢 班固《白虎通 五經》:“五經何謂?謂《易》、《尚書》、《詩》、《禮》、《春秋》也。宋 朱熹著有《四書集注》。 |
暮史朝經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牛口之下 |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 |
膽寒發豎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
謙受益,滿招損 | 明·沈采《千金記·延訪》:“謙受益,滿招損。” |
兵荒馬亂 | 明 李唐賓《梧桐葉》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馬亂,定然遭驅被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