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挽后推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án wǎn hòu tuī
基本解釋形容前后都有人幫助。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衛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
暫未找到成語前挽后推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前挽后推)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火樹銀花 | 唐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td> |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 | 清·方亨咸《邵村雜記·武風子傳》:“其有道者歟?不然,何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耶?”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饑腸轆轆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西湖主》:“而枵腸轆轆,饑不可堪?!?/td>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td> |
慷慨悲歌 | 晉 陶潛《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鐘期信為賢?!?/td> |
酒后茶余 |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的例子推想起來,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td> |
光前裕后 | 明 李贄《答耿司寇書》:“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無時刻而不系念?!?/td> |
吳頭楚尾 | 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職方乘序》:‘吳頭楚尾?!?/td> |
融會貫通 | 宋 朱熹《朱子全書 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