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功行賞的成語故事

拼音lùn gōng xíng shǎng
基本解釋論: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勞的大小給以不同獎賞。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顧譚傳》:“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
論功行賞的典故
劉邦消滅項羽后,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著,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戶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chuàng)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yīng)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guān)內(nèi)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zhuǎn)戰(zhàn)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只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shù)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么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勛之上呢?應(yīng)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于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許地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論功行賞)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
經(jīng)史子集 | 《新唐書·藝文志》:“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jīng)史子集四庫。” |
翹尾巴 | 毛澤東《關(guān)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一萬年也不要驕傲,永遠不要翹尾巴。” |
披肝瀝膽 | 唐 劉賁《應(yīng)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機,兆存亡之變者,臣清披肝瀝膽,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 |
老奸巨猾 | 《宋史·食貨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 |
響答影隨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7卷:“由是論之,罪福報應(yīng),猶響答影隨,不差毫末。” |
如履薄冰 | 《詩經(jīng) 小雅 小旻》:“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雪兆豐年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古人云:‘雪兆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