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同妒異的成語故事

拼音dǎng tóng dù yì
基本解釋猶言黨同伐異。
出處唐·張說《府君墓志銘》:“君以律有違經背禮,著《妨難》十九篇,書奏,帝下有司而刪定之;官黨同妒異,竟寢其議。”
暫未找到成語黨同妒異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黨同妒異)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十萬火急 | 老舍《趙子曰》:“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著手回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 |
南轅北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丑聲遠播 | 《宋書·盧陵孝獻王義真傳》:“咸陽之酷,丑聲遠播。” |
夜深人靜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深夜人靜,為何叩門?” |
學而時習之 | 《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推三阻四 |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這事情應難、應難造次。” |
倒懸之危 | 《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