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腳上船的成語故事

拼音xǐ jiǎo shàng chuán
基本解釋謂居于水濱,舟行極便。語出《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又勸權(quán)夾水口立塢”裴松之注引晉張勃《吳錄》:“捍孫權(quán)呴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出處語出《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又勸權(quán)夾水口立塢”裴松之注引晉張勃《吳錄》:“捍孫權(quán)呴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暫未找到成語洗腳上船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洗腳上船)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解鈴還須系鈴人 | 宋 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dú)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xiàng)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有兩下子 | 歐陽山《三家巷》:“蔣介石這個(gè)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蠢蠢欲動(dòng)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dòng)。” |
形神不全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惡衣惡食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氣充志驕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
炙手可熱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zhàn)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shí)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gè)小姑娘,跟我投緣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