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不軌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n móu bù guǐ
基本解釋軌:法度;不軌:不遵守法度。指暗中謀劃叛亂。
出處漢·陳球《答袁術(shù)書》:“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
暫未找到成語陰謀不軌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陰謀不軌)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初出茅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捻神捻鬼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 |
輪扁斫輪 |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戒驕戒躁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
裾馬襟牛 |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
羅掘一空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shù)百斛舡,長數(shù)十丈,蠢蠢而動。” |
進本退末 | 西漢 桓寬《鹽鐵論 本議》:“愿罷鹽鐵酒榷均輸,所以進本退末,廣利農(nóng)業(yè)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