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

拼音shí shǎo shì fán
基本解釋見“食少事煩”。
出處《晉書·宣帝紀》:“先是,亮(諸葛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許)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
食少事繁的典故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每天都是廢寢忘食地工作,劉備關心他問他一天的起居飲食情況,能吃多少米,諸葛亮答道:“只吃三四升米。每天要親自處理20多宗各種軍事問題。”劉備逢人就夸諸葛亮吃得少而處理的時期很繁多。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食少事繁)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假公濟私 | 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
干干脆脆 | 曹禺《雷雨》序:“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
心灰意冷 | 清 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學約》:“非有堅定之力,則一經挫折,心灰意冷。” |
八荒之外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仲尼》:“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
雞取卵 | 希臘《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一個蠢人想 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從而一下子發(fā)大財,結果卻一無所得 |
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人向什么處立?” |
毀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融傳》:“百年累之,一朝毀之。” |
半吊子 | 丁玲《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他卻說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種夸大,是不真實的。” |
大失所望 |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記》:“秦人大失望。” |
巧上加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