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之無及的成語故事

拼音huǐ zhī wú jí
基本解釋無及:來不及。后悔也來不及了。指做事或說話不當;過后才察覺到;但已經無可挽回。
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董卓傳》:“及溺乎船,悔之無及?!?/p>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準備攻打齊國,越王勾踐帶人為夫差助威,伍子胥對夫差說越國才是心腹之患,應該除掉,等越國強大了,想消滅就后悔莫及了。夫差不聽勸告,反而疏遠伍子胥并命他自 。11年后,強大了的越國一舉消滅吳國。
悔之無及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悔之無及)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貧賤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藝高人膽大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6回:“這正是藝高人膽大。蔣爺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實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問呢?’” |
形影相顧 | 《晉書·桓溫傳》:“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顧,隕越無地?!?/td> |
如履薄冰 |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td> |
緣慳分淺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2回:“緣慳分淺,不獲再睹豐儀?!?/td> |
斷斷續續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只見水面上或一朵,或兩瓣,斷斷續續,皆有桃花?!?/td>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td> |
繁文縟節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td> |
沒里沒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不與大人爭光,憑他生的怎樣,也是該打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