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樓閣的成語故事

拼音kōng zhōng lóu gé
基本解釋建造在半空中的樓閣。個別時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襟。一般比喻虛構的事物。現多用來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及空想。
出處唐 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云霞。”
空中樓閣的典故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財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鈍,盡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財主到鄰村的一位財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層樓高的新屋,寬敞明亮,高大壯麗,心里非常羨慕,心想:我也有錢,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這樣一幢樓,而我沒有,這像什么話呢?一回到家,他馬上派人把工匠找來,問道:“鄰村新造的那幢樓,你們知道是誰造的嗎?”
工匠們回答道:“知道,那幢樓是我們幾個造的。”
傻財主一聽,非常高興,說:“好極了,你們照樣子再給我蓋一次。記住要三層樓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樣。”
工匠們一邊答應,心里一邊嘀咕;不知這次他又會做出什么傻事來。可是不管怎樣,還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開了。
一天,財主來到工地,東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納悶,便問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們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層樓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對,不對。我要你們造的是那第三層樓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層,下面那二層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層。”
工匠們聽后哈哈大笑,說:“只要最上面那層,我們不會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們走了,傻財主望著房基發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層,不要下面兩層,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來的。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空中樓閣)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石枯松老 | 金·丘處機《水龍吟·道運》詞:“海移山變,石枯松老。” |
食不充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
易子而教 | |
鶴立雞群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有去無回 | 柯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
云天霧地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就是有點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點云天霧地。” |
貧賤不能移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觸目皆是 | 魯迅《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