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漸防微的成語故事

拼音dù jiàn fáng wēi
基本解釋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展。
出處晉 葛洪《抱樸子 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p>
丁鴻,東漢時人。自幼聰明好學,對經書很有研究。其父 后,父親的爵位按當時的世襲傳統應由作為長子的他繼承,但他卻上書朝廷要把爵位讓給他弟弟,他自己外出躲了起來。后來,朝廷不允,他在外被人發現,經反復勸說,才回到家中,接受了皇帝的敕封。 到了和帝劉肇繼位時,劉肇因年幼無能,大權由竇太后執掌。當時,竇太后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職位非常顯要,他拉幫結伙,把竇家兄弟紛紛安排到了重要的職位上,相互勾結,為非作歹,朝廷實際上成了竇家天下。丁鴻見了很著急。他利用那年發生日蝕,古代人認為是不祥之兆的機會,勸說皇帝趁竇家兄弟權勢還不大的時候,及早制止,以防患于未然。他上奏皇帝說:皇上如果親自負責治理國家,發現壞事的苗頭,就及時地制止它、杜絕它。這樣,兇險就可以避免,禍害就可消除。他還進一步舉例說:巖石的破壞,是因為涓涓細水的侵蝕;能遮蔽陽光的樹木,是嫩綠的幼苗長成,事情在開始的時候容易制止,等發展壯大了,就難以除掉了。丁鴻的話,正合和帝的心意,和帝本來就有大權旁落的感覺。于是,他罷免了竇憲的官職。竇憲被迫自 。
杜漸防微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杜漸防微)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改過遷善 | 《周易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td> |
不過爾爾 | 清 沈復《浮生六記 浪游記快》:“其紅門局之梅花,姑姑廟之鐵樹,不過爾爾?!?/td> |
取長補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td> |
普天同慶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td> |
無法無天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td> |
言而無信 |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
時易世變 | 晉 魯褒《錢神論》:“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 |
云天霧地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就是有點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點云天霧地?!?/td>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