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冰哭竹的成語故事

拼音wò bīng kū zhú
基本解釋臥冰:晉王祥臥冰求魚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筍。指對父母十分孝順。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說到此處,就是臥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臥冰哭竹的典故
晉朝時期,孝子王祥對待后母如同生母一樣,后母得病想吃魚,正天寒地凍,王祥脫衣臥冰,冰化開,跳出雙鯉,王祥拿回家煮給后母吃。楚人孟宗對待母親也十分孝順,冬天母親想吃竹筍,孟宗冒雪進入竹林,扶竹林而痛哭,竹為之感到而立即長出筍尖來。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臥冰哭竹)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精雕細刻 | 《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tài)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
麻痹大意 | 巴金《堅強戰(zhàn)士》:“我要當心,不能麻痹大意,我應當找個隱蔽的地方。” |
燈蛾撲火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 ,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高聳入云 | 劉伯承《回憶長征》:“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
轍鮒之急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外物篇》:“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付之一炬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富貴驕人 | 《陳書 魯悉達傳》:“悉達雖仗義任俠,不以富貴驕人。” |
德容言功 | 語出《禮記·昏義》。見“德言容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