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論的成語故事

拼音ěr shí zhī lùn
基本解釋形容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jù)的言論。亦作“耳食之談”、“耳食之言”、“耳食之見”、“耳食之學”。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暫未找到成語耳食之論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耳食之論)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芒刺在背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
名士風流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方術傳論》:“漢世之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
龍飛鳳舞 | 宋 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
經邦論道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魯迅《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
溝滿壕平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溝滿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氣逼人,滴水成冰。” |
多謀善慮 | 清·李漁《凰求鳳·畫策》:“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何不替我籌度一番,行了這個方便也好。” |
長夜之飲 | 《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
弦外之響 | 王國維《人間詞話》四二:“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
眾喣山動 | 明 李東陽《余肅敏公傳》:“役未及興,而眾喣山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