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指眥裂的成語故事

拼音fà zhǐ zì liè
基本解釋頭發向上豎起;眼眶也裂開。形容極度悲傷;憤怒。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發指眥裂的典故
西漢三年,項羽擁兵40萬在新豐鴻門,聽從謀士范增的意見盡快除掉劉邦,項伯將消息透露給張良,張良向劉邦匯報。第二天劉邦就去鴻門赴宴,宴上項莊舞劍要 劉邦,劉邦的衛士樊噲怒目而視,頭發直豎,誓 保衛劉邦。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發指眥裂)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亦復如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
彬彬有禮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3回:“喚出他兩個兒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禮。” |
一塌糊涂 | 清 曾樸《孽海花》:“與其顧惜場面,硬充好漢,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還不如一老一實,揭破真情,自尋生路。” |
算無遺策 | 《晉書 桓玄傳》:“自謂經略指授,算無遺策。” |
名重一時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名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
高步闊視 | 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于于然來。群鬼盡散。” |
臨危受命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
大樹將軍 | 《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
一文不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竟不得名一錢,寄 人家。” |
聊以自慰 | 漢 張衡《鴻賦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緒,乃為之賦,聊以自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