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的成語故事

拼音liáng shàng jūn zǐ
基本解釋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竊賊。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脫離實際的人。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陳寔傳》:“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梁上君子的典故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么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為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睡覺以后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寔發現他躲在屋梁上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里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著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后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后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梁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聽,嚇得趕快從屋梁上爬下來,跪在陳寔的前面:「陳老爺,對不起!我知道我錯了,請您原諒我!」陳寔不但沒有責罵小偷,還非常慈祥的對小偷說:「我看你不象是一個壞人,可能是因為生活困苦所逼,我現在給你一些錢,你不要再去偷東西了,好好努力,做錯事情只要能改過,你還是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動的哭著對陳寔說:「謝謝陳老爺!我一定會好好努力的!」后來,這個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努力做事,成為一個大家都稱贊的好青年!后來,大家就把陳寔說的話變成“梁上君子”這句成語,用來稱呼偷拿別人東西的小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梁上君子)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本正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歡喜不盡,暗說道:‘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
旁若無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柯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
褒善貶惡 |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 ,須是由我始得。” |
縱橫開合 | 柯靈《向拓荒者致敬》:“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而筆鋒所至,縱橫開合,娓娓而談,從歷史掌故……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 |
大包大攬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大包大攬地說:‘這個小姑娘,跟我投緣分。’” |
壞法亂紀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
驚心動魄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上卷:“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三長兩短 | 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
不攻自破 | 唐 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