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的成語故事

拼音gū zhù yī zhì
基本解釋注:賭注;賭博時所押上的錢;孤注:賭錢的人在輸急時把所有的錢并在一起作為賭注;擲:這里指賭錢時擲骰子。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押上去;以決最后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險。
出處宋 辛棄疾《九議》:“于是乎‘為國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喻出焉。”
孤注一擲的典故
公元1003年,契丹軍隊攻陷德清(今河南清豐),逼近冀州(今河北衡水縣),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宋朝軍隊失去抵抗能力,節節失利,邊境告急文書頻頻送到京城。 此時,寇準(曾在邯鄲市成安縣任知縣)任宰相,他接到告急文書后扣而不發,像平時一樣從容鎮定,不露半點驚慌。宋真宗趙恒聞聽此事,非常震怒,責問寇準道:邊關軍情如此緊急,你為什么隱情不報? 寇準笑著對真宗說:陛下息怒,消滅契丹軍隊的計劃臣已謀劃好了,請陛下御駕親征,敵人定會不戰而逃。
12月,宋真宗率領文武百官,冒著嚴寒登上澶州。宋朝軍隊駐扎到澶州之后,寇準奉命處理軍務,他號令軍隊以逸待勞,等待戰機。果然,幾天后契丹軍隊前來攻城,等敵人疲憊時,寇準命令將士出擊,一舉將敵兵 獲大半,迫使敵人倉皇退兵。從此,宋真宗對寇準更加重用。
朝中另一位大臣王欽若嫉妒寇準的功勞,便在宋真宗面前講寇準的壞話: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輸的賭徒往往會把所有的錢押上作為最后一次賭注,叫做孤注一擲。寇準再三要陛下親征,陛下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了嗎?這不是拿陛下的生命來弄險嗎?宋真宗聽信了讒言,不久便罷免了寇準的宰相之職。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孤注一擲)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明·沈璟《義俠記·除兇》:“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綠林豪客 | 唐 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
輕而易舉 | 《詩經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而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為索元禮首按制獄疏》:“微諷動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齊頭并進 | 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實事求是,循序前進,齊頭并進,迎頭趕上。” |
骨肉離散 | 《詩經 唐風 杕杜序》:“《杕杜》,刺時也。君不能親其宗族,骨肉離散,獨居而無兄弟,將為沃所并爾。” |
窮家富路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3回:“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得好:‘窮家富路。’” |
結黨營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黨營私,孤負任使。” |
曉以大義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賦》:“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