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寧唯是的成語故事

拼音bù níng wéi shì
基本解釋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
不寧唯是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將軍公子圍與鄭國的豐氏訂立婚約,他想借迎親的機會偷襲鄭國,就帶兵到鄭國來,鄭人識破他的詭計,堅持不讓他不讓他進城,公子圍游說這樣做會讓他得到君主的重用,除此之外還會讓天下人恥笑。鄭人堅決不允,他只好獨自進城完婚。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不寧唯是)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反哺之私 | 晉 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
不辱使命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壽昌大笑起來,掉頭對著立群說:‘不辱使命!’”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為玉葉兒作》:“大丈夫崢嶸恁時候,扶湯佐周,光前耀后,直教萬古清名長不朽。” |
以權謀私 | 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有的黨政機關設了許多公司,把國家撥的經費拿去做生意,以權謀私,化公為私。” |
百戰百勝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
閉關自守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 |
火燭銀花 | 宋 朱淑真《元夜》詩之三:“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東風。” |
春冰虎尾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今是昨非 |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
螓首蛾眉 | 《詩經 衛風 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