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顧不暇的成語故事

拼音zì gù bù xiá
基本解釋自己顧自己還來不及(顧:照顧;暇:空閑)。多指無法照顧別人。
出處《晉書 劉聰載記》:“彼方憂自固,何暇來耶!”
自顧不暇的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在陳國閑居時,弟子冉求從魯國回來,說魯國宗廟失火之事,孔子說一定燒了桓公、僖公的廟。冉求說夫子料事如神,季桓子剛 ,季府亂成一片,自顧不暇,根本不會去救火。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自顧不暇)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武不善作 | 《西游記》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處不得留情,一時間傷了你的性命。” |
倒栽蔥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3回:“照脊梁一拳,打個不提備,跌了一個倒栽蔥,把一個小孩子也丟在路邊啼哭。” |
薪貴于桂 | 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三》:“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無如鬼,王難見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
遏惡揚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
任人唯親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過去張國燾的干部政策與此相反,實行‘任人唯親’,拉攏私黨,組織小派別。” |
浪跡江湖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跡江湖。”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為玉葉兒作》:“大丈夫崢嶸恁時候,扶湯佐周,光前耀后,直教萬古清名長不朽。” |
天昏地暗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無時無刻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
屈指一算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匆匆過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