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曠神怡的成語故事

拼音xīn kuàng shén yí
基本解釋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出處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心曠神怡的典故
岳陽樓在現在湖南省的岳市,也就是原舊縣城的西門城樓。該樓高三層,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溯。此樓初建于唐朝初 年,到北宋年間又加以重修。
膝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們兩個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慶歷四年)膝子京擔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 重修岳陽樓,并請好友范仲淹為他寫篇文章,來記敘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請求,寫成了《岳陽樓記》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文中寫到了在不同的時令、氣候條件下,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
“至若春和景明,……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寫的就是在春風和暖,陽光明媚的時候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色。通過寫上一自然段“若夫淫雨霏霏……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形成對比。這時,你就會覺得心胸開闊,豁然開朗,精神十分愉快;這時,所有的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記得一干二凈,你再端起灑杯,在陽光的沐浴下,清風的吹拂下,舉杯暢飲,這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心曠神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分道揚鑣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倒背如流 | 郭沫若《蘇聯紀行日記 六月廿七日》:“她把說明小冊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經讀得來倒背如流了。” |
歌鶯舞燕 | 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
零光片羽 | 黃遠庸《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 |
蠢蠢欲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 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
一擁而上 | 錢鐘書《圍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車,時時刻刻鼓勵自己,不要畏縮,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
窮鄉僻壤 | 宋 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
棟梁之材 | 南朝 梁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
不費吹灰之力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17回:“他因聽見老殘一封書去,撫臺便這樣的信從,若替他辦那事,自不費吹灰之力。”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說 錯 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