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伐:討伐。吊:慰問。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出處南朝(梁)任方《百辟勸進今上箋》:“伐罪吊民,一匡靖亂。”
例子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大王奮然舉義,智者稱為伐罪吊民。”
基礎信息
拼音fá zuì diào mín
注音ㄈㄚˊ ㄗㄨㄟˋ ㄉ一ㄠˋ ㄇ一ㄣˊ
繁體伐辠弔民
感情伐罪吊民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鋤強扶弱。
近義詞吊民伐罪、伐罪吊人
英語punish the tyrants and comfort the peopl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從俗就簡(意思解釋)
- 勞燕分飛(意思解釋)
- 食不充口(意思解釋)
- 不驕不躁(意思解釋)
- 刻骨銘心(意思解釋)
- 杜絕言路(意思解釋)
- 拭目以待(意思解釋)
- 廣闊天地(意思解釋)
- 云天霧地(意思解釋)
- 惹事生非(意思解釋)
- 化鴟為鳳(意思解釋)
- 路無拾遺(意思解釋)
- 花言巧語(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意思解釋)
- 風情月意(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鮮血淋漓(意思解釋)
- 穩如泰山(意思解釋)
- 坐懷不亂(意思解釋)
- 狂風暴雨(意思解釋)
- 人盡其才(意思解釋)
- 止戈興仁(意思解釋)
- 改惡向善(意思解釋)
- 罵罵咧咧(意思解釋)
※ 伐罪吊民的意思解釋、伐罪吊民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流離瑣尾 | 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 |
力所能及 |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
狐 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 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犀牛望月 | 比喻見到的不全面。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
昂藏七尺 |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 |
吳頭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銜接。 |
罪上加罪 | 指罪惡更為嚴重。 |
流里流氣 | 舉止輕浮,品行不端。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目無全牛 |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
家破人亡 | 家園被毀;親人 亡。形容家庭慘遭不幸。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地丑德齊 |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
綠林強盜 | 指山林的強盜。 |
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剛愎自用 | 剛:強硬。愎:固執;任性。剛愎:倔強固執;不接受別人的意見。自用:自以為是。固執任性;自以為是。 |
耳聰目明 |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倒載干戈 | 倒:把鋒刃向里倒插著;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
意惹情牽 | 惹:引起。牽:牽掛。引起情感上的纏綿牽掛。 |
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極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進入化境。形容技藝達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現實主義 | 注重事實或現實,反對一切不切實際或空想的性格 |
進退維谷 | 維:語氣助詞。谷:比喻困難處境。進和退都處于困難的境地。 |
變態百出 | 形容事物形態變化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