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而迎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倒:逆;屣:鞋。倒穿著鞋急忙迎客。形容熱情待客。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五卷:“一日,曹往謁之,李倒屣而迎。”
基礎信息
拼音dào xǐ ér yíng
注音ㄉㄠˋ ㄒ一ˇ ㄦˊ 一ㄥˊ
感情倒屣而迎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熱情歡迎賓客。
近義詞倒屣相迎、倒屣迎賓
英語rush out in haste to receive the guest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胡作非為(意思解釋)
- 見多識廣(意思解釋)
- 走馬觀花(意思解釋)
- 一擁而上(意思解釋)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釋)
- 結黨營私(意思解釋)
- 臭名遠揚(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取而代之(意思解釋)
- 下臨無地(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釋)
- 危急關頭(意思解釋)
- 夷為平地(意思解釋)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釋)
- 善游者溺(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文山會海(意思解釋)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釋)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意思解釋)
- 理直氣壯(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立地書櫥(意思解釋)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釋)
- 念茲在茲(意思解釋)
- 子繼父業(意思解釋)
※ 倒屣而迎的意思解釋、倒屣而迎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放牛歸馬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 指為官聲名很壞,任憑人們笑罵,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 |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以權謀私 | 以:憑借;權:權力;權勢;謀:謀求;謀取;私:私利。憑著權利謀取私利。 |
處實效功 | 處:辦理。效:效驗,效果。功:功績,成效。處理事情從實際出發,講究功效。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遠大。 |
鼻青臉腫 |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
連編累牘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
推三阻四 | 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
一場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歸馬放牛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信以為真 |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
光前啟后 | 猶“光前裕后”。 |
互通有無 |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起 回生 | 把快要 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呼風喚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可以呼喚風雨。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語助詞;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仰望著高山,效法著大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改惡向善 | 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
閉門讀書 |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