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 所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所:處所。不知道 在那里。
出處宋·孔平仲《續世說·尤悔》:“莊宗迫之出站,德威謂其子曰:‘吾不知 所矣!’父子俱戰沒。”
例子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9卷:“妾不知 所矣!”
基礎信息
拼音bù zhī sǐ suǒ
注音ㄅㄨˋ ㄓ ㄙˇ ㄙㄨㄛˇ
感情不知 所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人等。
反義詞 得其所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妖不勝德(意思解釋)
- 一絲不茍(意思解釋)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意思解釋)
- 明若觀火(意思解釋)
- 眼空一世(意思解釋)
- 頤指氣使(意思解釋)
- 上下其手(意思解釋)
- 溝滿壕平(意思解釋)
- 德容言功(意思解釋)
- 算無遺策(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處實效功(意思解釋)
- 揚幡擂鼓(意思解釋)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粗制濫造(意思解釋)
- 骨肉之親(意思解釋)
- 拔茅連茹(意思解釋)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遺世絕俗(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風聲鶴唳(意思解釋)
- 禮壞樂缺(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安身立命(意思解釋)
※ 不知 所的意思解釋、不知 所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強中自有強中手 |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中更有強中手”。 |
從俗浮沉 | 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
婦人醇酒 | 謂沉湎于酒色。語本《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閑……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
多謀善慮 | 謀:謀劃,策劃;慮:思考。富于智謀,又善于思考。 |
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安安靜靜 | 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 |
主憂臣勞 | 憂:憂患。君主有了憂患,臣下就要為他效力。 |
空谷傳聲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發出音響;立即可以聽到回聲。比喻很快有所反響。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成竹在胸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
止于至善 |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
國泰民安 | 泰:太平。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討價還價 | 賣主要價高;買主給價低;雙方要反復爭議。現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 |
定國安邦 | 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受益匪淺 | 匪:通“非”。得到的好處很多。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如火如荼 | 荼:音圖。像火一樣紅;像茅草花一樣白。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 |
經國之才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一目十行 |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
過五關 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
置之度外 | 放在考慮之外(置:放;度:打算;計較)。形容不放在心上。 |
援筆立就 | 一拿起筆瞬間就完成一篇文章。形容人文思敏捷。 |
息跡靜處 |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豈有此理 | 豈:哪里。哪里有這樣的道理。指極為荒謬;決無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