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舊時用來強調(diào)學習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
出處典出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例子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基礎(chǔ)信息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注音ㄅㄢˋ ㄅㄨˋ ㄌㄨㄣˊ ㄩˇ ㄓˋ ㄊ一ㄢ ㄒ一ㄚˋ
繁體半部論語治天下
感情半部論語治天下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強調(diào)學習儒學的重要。
近義詞半部論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黃臺之瓜(意思解釋)
- 裾馬襟牛(意思解釋)
- 窮途潦倒(意思解釋)
- 歇斯底里(意思解釋)
- 形神不全(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毋為牛后(意思解釋)
- 爭先恐后(意思解釋)
- 不三不四(意思解釋)
- 心直口快(意思解釋)
- 云天霧地(意思解釋)
- 之 靡二(意思解釋)
- 飛檐走壁(意思解釋)
- 紛亂如麻(意思解釋)
- 時至運來(意思解釋)
- 常年累月(意思解釋)
- 祖?zhèn)髅胤?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穢德垢行(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將伯之呼(意思解釋)
- 錯落有致(意思解釋)
- 離奇古怪(意思解釋)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釋)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通時合變(意思解釋)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意思解釋)
- 光怪陸離(意思解釋)
※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解釋、半部論語治天下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冰解的破 | 冰凍融解,箭靶射中。比喻問題解決,障礙消除。 |
舉世混濁 | 舉:全。混濁: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滿山遍野 | 布滿山嶺田野。形容數(shù)量多或范圍廣。 |
不三不四 | 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海底撈月 | 也作“水中撈月”、“海中撈月”。撈:撈取。從海中撈月亮。形容做事白費力氣;根本達不到目的。 |
將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
春冰虎尾 |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
指手劃腳 | 用手指;用腳劃。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也比喻瞎指揮;亂加評論指責。 |
匡謬正俗 | 糾正錯誤,矯正陋習。 |
熟能生巧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舞刀躍馬 | 揮舞刀槍,縱躍戰(zhàn)馬。比喻奮勇作戰(zhàn)。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 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斷織勸學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
各行其是 | 行:做;是:對的;其是:他自己認為是對的。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動不一致。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舉止嫻雅 | 嫻: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態(tài)和風度嫻靜文雅。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
閑情逸趣 | 同“閑情逸致”。 |
叫苦連天 |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
綿里藏針 | 綿絮里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內(nèi)心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
屢試不爽 | 屢次試驗都不錯。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shù)挠眯幕蛐袕健?/td> |
故態(tài)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敗德辱行 | 敗壞道德和操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