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耳忘私,國耳忘家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為了公事而忘記私事,為了國事而忘記家事。形容一心為公為國。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生。”
基礎信息
拼音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
注音ㄍㄨㄥ ㄦˇ ㄨㄤˋ ㄙ,ㄍㄨㄛˊ ㄦˇ ㄨㄤˋ ㄐ一ㄚ
感情公耳忘私,國耳忘家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可分開使用。
近義詞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踏破芒鞋沒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意思解釋)
- 旁若無人(意思解釋)
- 亦復如是(意思解釋)
- 彬彬有禮(意思解釋)
- 多多益善(意思解釋)
- 手锏(意思解釋)
- 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解釋)
- 將功補過(意思解釋)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釋)
- 口快心直(意思解釋)
- 皮開肉綻(意思解釋)
- 不費吹灰之力(意思解釋)
- 作亂犯上(意思解釋)
- 困而不學(意思解釋)
- 紛亂如麻(意思解釋)
- 倦鳥知還(意思解釋)
- 表里如一(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狹路相逢(意思解釋)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釋)
- 匡謬正俗(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龍馭上賓(意思解釋)
- 目無全牛(意思解釋)
- 一竅不通(意思解釋)
- 無稽之談(意思解釋)
※ 公耳忘私,國耳忘家的意思解釋、公耳忘私,國耳忘家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博學多聞 | 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
甕中之鱉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
付之一炬 | 付:交給;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給它一把火燒光。指用火燒毀。 |
習非成是 | 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對的。 |
廣闊天地 | 指可以發揮作用做出成就的廣大領域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纏綿悱惻 | 纏綿: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悱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無法排遣。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也作“悱惻纏綿”。 |
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事與愿違 | 事實與愿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起 回生 | 把快要 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
子繼父業 |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向后退縮。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出師不利 |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
歡聚一堂 |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繁榮富強 | 繁榮:(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興盛;富強:(國家)生產豐富;力量強大。形容國家興旺發達;富足強大。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 剮: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 也敢干下去。 |
無所畏懼 | 畏懼:害怕。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罵罵咧咧 |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
辭喻橫生 | 橫生:橫逸而出。言辭生動,橫逸而出。 |
書不釋手 | 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 |
同功一體 | 指功績和地位相同。 |
專心致志 | 心里很專一;注意力集中。致:極盡;志:心意;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