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言美語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①猶言說好聽的話。②指好言好語。
出處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
例子太尉到那里,須是陪些和氣,用甜言美語撫恤他眾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水滸傳》第七五回
基礎(chǔ)信息
拼音tián yán měi yǔ
注音ㄊ一ㄢˊ 一ㄢˊ ㄇㄟˇ ㄩˇ
繁體甛言美語
感情甜言美語是中性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騙人開心的話。
近義詞甜言蜜語、甜言媚語、甜語花言
英語sweet talk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度外之人(意思解釋)
- 十全十美(意思解釋)
- 烽火連年(意思解釋)
- 二百五(意思解釋)
- 離經(jīng)辨志(意思解釋)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意思解釋)
- 旦夕之間(意思解釋)
- 易子而教(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八斗之才(意思解釋)
- 曉以大義(意思解釋)
- 夜深人靜(意思解釋)
- 無法無天(意思解釋)
- 棟梁之材(意思解釋)
- 辭簡意足(意思解釋)
- 功成名就(意思解釋)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釋)
- 歸馬放牛(意思解釋)
- 徇私舞弊(意思解釋)
- 黃雀銜環(huán)(意思解釋)
- 鐵樹開花(意思解釋)
- 歌舞升平(意思解釋)
- 滿園春色(意思解釋)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釋)
- 欺人自欺(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甜言美語的意思解釋、甜言美語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眼淚洗面 | 淚流得很多,沖洗著臉面。形容非常悲傷,淚流不止。 |
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rèn)真對待。 |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四海之內(nèi)都會有知心朋友;盡管遠(yuǎn)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yuǎn)也親近。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古時(shí)候認(rèn)為中國四周都是海;把國內(nèi)稱為海內(nèi);現(xiàn)泛指世界。天涯:天邊;比鄰:緊靠的邊鄰。 |
經(jīng)邦論道 | 指治理國家,談?wù)撝螄馈1扔魑痪痈邔?/td> |
目光短淺 | 缺乏遠(yuǎn)見卓識的、只顧眼前利益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
望風(fēng)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biāo)。也比喻毫無根據(jù)地盲目尋求。 |
翻箱倒柜 | 把箱子柜子都倒過來;形容徹底搜尋查看。也比喻無保留地拿出自己的東西。 |
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勞。形容非常疲乏。 |
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wù)等盡量兜攬過來。 |
辭簡意足 | 簡:簡要;足:充實(shí),完備。文詞簡要而內(nèi)容充實(shí)。 |
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tài)。也作“龍?zhí)④S。” |
驚心動魄 | 原指作品文辭優(yōu)美;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后形容令人震驚、感動、緊張之極。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xiǎn)的邊緣及時(shí)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十羊九牧 | 十頭羊倒用九個(gè)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
敲詐勒索 | 依仗權(quán)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cái)。 |
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燕雀安知鴻鵠志 |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yuǎn)大者的抱負(fù)。 |
鴻儒碩學(xué) | 鴻儒:大儒;碩學(xué):有很多學(xué)問的人。泛指學(xué)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xué)者。 |
拔苗助長 | 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gè)人就連帶引進(jìn)許多人。 |
赴湯蹈火 | 赴:去;走向;湯:開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xiǎn)。 |
文山會海 |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zāi)。 |
敢不承命 | 敢:反語,“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guī)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yīng)有報(bào)至,故救援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