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采臣大參韻送金共玉赴廣西臬署
和吳采臣大參韻送金共玉赴廣西臬署。明代。釋今無。 十載相依忍別離,梅花初發雁翔時。材當萬里祥刑起,路近三臺玉闕知。酒向蒼梧移浩蕩,人懷粵嶠意淋漓。陰符黃石兼心地,借箸真堪佐大師。
[明代]:釋今無
十載相依忍別離,梅花初發雁翔時。材當萬里祥刑起,路近三臺玉闕知。
酒向蒼梧移浩蕩,人懷粵嶠意淋漓。陰符黃石兼心地,借箸真堪佐大師。
十載相依忍別離,梅花初發雁翔時。材當萬裡祥刑起,路近三臺玉闕知。
酒向蒼梧移浩蕩,人懷粵嶠意淋漓。陰符黃石兼心地,借箸真堪佐大師。
唐代·釋今無的簡介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 ,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 釋今無的詩(798篇) 〕
明代:
胡粹中
向晚尋幽寺,明霞飛遠林。四山新雨歇,一徑綠苔深。
松老齊僧臘,泉鳴和梵音。階前兩馴鹿,去住識禪心。
向晚尋幽寺,明霞飛遠林。四山新雨歇,一徑綠苔深。
松老齊僧臘,泉鳴和梵音。階前兩馴鹿,去住識禪心。
宋代:
呂本中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云非遠別,念與始謀乖。
欲求連墻居,故作千里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
出門送君時,一步再徘徊。雖雲非遠別,念與始謀乖。
欲求連牆居,故作千裡來。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溝回。
:
鄭惠真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