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孫道宣明府九日同彭云客出五仙門渡海幢登地藏閣韻
奉和孫道宣明府九日同彭云客出五仙門渡海幢登地藏閣韻。明代。釋今無。 遠甸孤臺未寂寥,詞人作賦動高霄。廿年木缽空棲舜,八彩眉毛好頌堯。此日材華拖一綬,他時聲跡最群寮。鹿園幸接陽春雪,目對霜花暑氣消。
[明代]:釋今無
遠甸孤臺未寂寥,詞人作賦動高霄。廿年木缽空棲舜,八彩眉毛好頌堯。
此日材華拖一綬,他時聲跡最群寮。鹿園幸接陽春雪,目對霜花暑氣消。
遠甸孤臺未寂寥,詞人作賦動高霄。廿年木缽空棲舜,八彩眉毛好頌堯。
此日材華拖一綬,他時聲跡最群寮。鹿園幸接陽春雪,目對霜花暑氣消。
唐代·釋今無的簡介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 ,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只身走沈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 釋今無的詩(798篇) 〕
明代:
唐時升
竹蔭巧藏三伏,茶香分入四鄰。
波間先辨來客,石畔長眠醉人。
竹蔭巧藏三伏,茶香分入四鄰。
波間先辨來客,石畔長眠醉人。
明代:
沈周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清苕達宜興,道湖已成算。仆夫卻告難,風浪卒莫玩。
勸我陟山麓,正爾免憂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斷。
宋代:
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