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符山鄉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三
神符山鄉避寇效杜少陵同谷七歌 其三。元代。黎伯元。 有弟有弟兮雁行,三人將老一弟亡。誰知生別成永訣,魂招不來我涕滂。鹡鸰在原心衋傷,況我飄泊值寇攘。嗚呼三歌兮歌且止,蒼生無數遭兵 。
[元代]:黎伯元
有弟有弟兮雁行,三人將老一弟亡。誰知生別成永訣,魂招不來我涕滂。
鹡鸰在原心衋傷,況我飄泊值寇攘。嗚呼三歌兮歌且止,蒼生無數遭兵 。
有弟有弟兮雁行,三人將老一弟亡。誰知生別成永訣,魂招不來我涕滂。
鹡鸰在原心衋傷,況我飄泊值寇攘。嗚呼三歌兮歌且止,蒼生無數遭兵 。
唐代·黎伯元的簡介
黎伯元,字景初,號漁唱。東莞人。元朝末年由歲貢歷官連山教諭及德慶、惠陽教授,所至學者尊之,文風以振。明黃佐嘉靖四十年《廣東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傳中。著有《漁唱稿》,已佚。
...〔
? 黎伯元的詩(34篇) 〕
清代:
李希圣
事過方知大禍臨,君臣相對但沾襟。 棋著著猶堪覆,長夜漫漫直到今。
三戶亡秦那可得,諸公誤國是何心。當時痛哭書還在,吞炭年來口已瘖。
事過方知大禍臨,君臣相對但沾襟。 棋著著猶堪覆,長夜漫漫直到今。
三戶亡秦那可得,諸公誤國是何心。當時痛哭書還在,吞炭年來口已瘖。
宋代:
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顏。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
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顔。鄉閭接營道,風物近廬山。
萬石今興廢,三亭誰往還。不知零與永,二郡孰安閒。
:
劉崧
土屋無風尚不關,屋前遙見兩青山。瓦盆盛酒茆鋪席,何日柴門望月還。
土屋無風尚不關,屋前遙見兩青山。瓦盆盛酒茆鋪席,何日柴門望月還。
明代:
王恭
紅燭離堂酒半醒,驪歌今夕若為聽。故人好是身隨桂,浮客空嗟跡類萍。
花嶼晚鐘湖上別,鳳臺春樹夢中青。應知晝繡長林下,白首還來到玉瓶。
紅燭離堂酒半醒,驪歌今夕若為聽。故人好是身隨桂,浮客空嗟跡類萍。
花嶼晚鐘湖上別,鳳臺春樹夢中青。應知晝繡長林下,白首還來到玉瓶。
:
陳振家
幽棲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讀水光陰迅,吟山世事疏。
命窮翻妒鳥,氣躁漫思魚。預種凌霄竹,居然成散樗。
幽棲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讀水光陰迅,吟山世事疏。
命窮翻妒鳥,氣躁漫思魚。預種淩霄竹,居然成散樗。
宋代:
王十朋
帝鄉五載亂離中,億萬蒼生陷犬戎。二圣遠征沙漠北,六龍遙渡浙江東。
奸盍請朱云劍,射虜宜貫李廣弓。借問秦庭誰慟哭,草茅無路獻孤忠。
帝鄉五載亂離中,億萬蒼生陷犬戎。二聖遠征沙漠北,六龍遙渡浙江東。
斬奸盍請朱雲劍,射虜宜貫李廣弓。借問秦庭誰慟哭,草茅無路獻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