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蹇秀才赴臨洮
送蹇秀才赴臨洮。唐代。高適。 悵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料君終自致,勛業在臨洮。
[唐代]:高適
悵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
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
料君終自致,勛業在臨洮。
悵望日千裡,如何今二毛。
猶思陽谷去,莫厭隴山高。
倚馬見雄筆,隨身唯寶刀。
料君終自緻,勳業在臨洮。
譯文
悵望一日千里,如今頭上有了白發。
還想奔赴陽谷,不嫌隴山山高。
倚馬可見紙筆,隨身只帶寶刀。
預料你終能自致高位,建功立業的地方就在臨洮。
注釋
臨洮:即臨洮郡,治所在今甘肅省臨潭縣西南。當時已成為邊境重鎮,屬隴右節度使管轄。
二毛:頭發黑白相間,俗稱花白頭發。
陽谷:地名,在今甘肅淳化北。
倚馬:指倚馬可待的敏捷才思。雄筆:猶雄文。
勛業:功業。
送蹇秀才赴臨洮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天。蹇秀才不知何人。大概這位蹇秀才與高適相似,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戰場上去爭取功名,因此高適創作此詩鼓勵他。
參考資料:
1、謝楚發 等.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2:82-83
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天。蹇秀才不知何人。大概這位蹇秀才與高適相似,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戰場上去爭取功名,因此高適創作此詩鼓勵他。
唐代·高適的簡介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 高適的詩(216篇) 〕
清代:
潭溥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云來。
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載酒茱萸合,尋山粵秀開。海光浮地出,秋氣并雲來。
烽火連邊徼,艱危憶將才。徘徊寺前路,落日滿蒿萊。
明代:
孫偉
坐聽檐虛瀉沸濤,也知真宰養民膏。北窗夢覺增絺绤,南畝人歸罷桔槔。
鄉賽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漁舠。雨師先及公田足,為報官家撫字勞。
坐聽檐虛瀉沸濤,也知真宰養民膏。北窗夢覺增絺绤,南畝人歸罷桔槔。
鄉賽入村喧社鼓,野塘生水受漁舠。雨師先及公田足,為報官家撫字勞。
:
汪東
南畦北壟青無際。社社忙供蔬果市。芥姜接葉長兒孫,瓜豆纏藤成姊妹。
不教寸土輕拋棄。人力偏能窮地利。農家一語味深長,只有懶人無懶地。
南畦北壟青無際。社社忙供蔬果市。芥姜接葉長兒孫,瓜豆纏藤成姊妹。
不教寸土輕拋棄。人力偏能窮地利。農家一語味深長,隻有懶人無懶地。
:
王洪
殿閣青霄迥,山川紫氣高。門開天上日,地壓海中鰲。
響徹蒼龍管,□傳碧甕醪。共歡千載遇,登賞總忘勞。
殿閣青霄迥,山川紫氣高。門開天上日,地壓海中鰲。
響徹蒼龍管,□傳碧甕醪。共歡千載遇,登賞總忘勞。
宋代:
穆修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云鬢葉輕。
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
臺前流水眼波明,臺上閑雲鬢葉輕。
莫把姑蘇遠相比,不曾亡國祇傾城。
:
熊盛元
片魂終日繞禪扉,霧密空嗟燭影微。詩海波頹惟獨嘯,霜天月 竟安歸?
梅猶未坼知春遠,路欲重尋與世違。猛憶山中泉水澈,倚窗閑檢遂初衣。
片魂終日繞禪扉,霧密空嗟燭影微。詩海波頹惟獨嘯,霜天月 竟安歸?
梅猶未坼知春遠,路欲重尋與世違。猛憶山中泉水澈,倚窗閑檢遂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