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旅行。唐代。殷堯藩。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堠長堠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鷓鴣。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唐代]:殷堯藩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
堠長堠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鷓鴣。
萬里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
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煙樹寒林半有無,野人行李更蕭疏。
堠長堠短逢官馬,山北山南聞鷓鴣。
萬裡關河成傳舍,五更風雨憶呼盧。
寂寥一點寒燈在,酒熟鄰家許夜沽。
譯文
煙樹寒林時隱又時現,我的行裝輕便又簡單。
到處都能遇到官家馬,鷓鴣滿山啼叫聲不斷。
萬里關河都是派行舍,呼盧之聲好像響耳邊。
深夜只有一盞寒燈在,盅盅美酒未把愁悶遣。
注釋
煙樹寒林:籠罩在煙霧與微寒中的樹林。
野人:在野之人,作者自指。
行李:即行裝。
蕭疏:稀稀落落,這里指行裝輕便簡單。
堠(hòu)長堠短:指行程或長或短。堠,古代驛路旁邊記里程的土堆。
逢宮馬:在路上常常遇到官馬。
鷓鴣:鳥名,古人認為它的叫聲很象“行不得也哥哥”,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愁思。
傳舍:古時供來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五更:古代記時制度,將一夜分為五更,這里泛指夜間。
呼盧:古代博戲的一種,又名“樗蒲”,博具為五木,類似后世的擲色子,用五個木制杏仁形之子,一面涂黑,一面涂白,擲出后,五子皆現黑,即為“盧”,是最高之采,擲子時,往往呼叫,希望得到全黑,所以名叫“呼盧”。
寂寥:寂寞。
寒:指燈光帶有寒意,形容環境的冷清。
沽:買。
參考資料:
1、尚作恩 等.晚唐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12-14
2、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
唐代·殷堯藩的簡介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
? 殷堯藩的詩(74篇) 〕
明代:
釋今無
百粵惠風吹瑞草,星光耿耿長庚老。寰海之區光浸中,仁壽同歌兼社舞。
銀花火樹太平年,山川帶礪入幽妍。白昴之精躍申甫,一柱擎天見神武。
百粵惠風吹瑞草,星光耿耿長庚老。寰海之區光浸中,仁壽同歌兼社舞。
銀花火樹太平年,山川帶礪入幽妍。白昴之精躍申甫,一柱擎天見神武。
清代:
馮煦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
相思。北來音信稀。
城闕。愁絕。落花時。野戍殘旂雨微。峽中一春無雁飛。
相思。北來音信稀。
:
吳德功
曉起登山隴,優游緩步行。日從峰隙漏,風自澗中生。
嵐氣千層潤,巖泉一片清。縱觀滄海外,帆影眼前呈。
曉起登山隴,優遊緩步行。日從峰隙漏,風自澗中生。
嵐氣千層潤,巖泉一片清。縱觀滄海外,帆影眼前呈。
兩漢:
佚名
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將何物斗輕盈。雪因舞態羞頻下,云為歌聲不忍行。
螺髻小,鳳鞋輕。天邊斗柄又斜橫。水晶庭柱琉璃帳,客去同誰看月明。
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將何物鬥輕盈。雪因舞態羞頻下,雲為歌聲不忍行。
螺髻小,鳳鞋輕。天邊鬥柄又斜橫。水晶庭柱琉璃帳,客去同誰看月明。
:
羅欽順
佳麗蕪湖縣,千年拱帝京。樹連淮浦碧,江逐海潮平。
天地容疏拙,風波托 生。不將詩句覓,對景若為情。
佳麗蕪湖縣,千年拱帝京。樹連淮浦碧,江逐海潮平。
天地容疏拙,風波托 生。不將詩句覓,對景若為情。
宋代:
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裡滿盛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