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婦吟
蠶婦吟。宋代。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
[宋代]:謝枋得
譯文
杜鵑鳥于四更時分啼徹窗外,喚醒養蠶婦人起身關照蠶寶寶們,擔心著這幾天桑葉不夠影響了蠶寶寶吐絲結繭。
歌舞樓臺之聲竟遠遠傳來,難道深夜了高樓歡宴的歌女們還沒有歸來入睡?
注釋
吟:詩體的名稱。
子規:杜鵑鳥的別稱。
稠(chóu):多而密。
玉人:指歌女舞女。
這首詩描寫了“蠶婦”和“玉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借富貴人家的女人歌舞徹夜不歸,來反襯蠶婦生活之辛苦。杜鵑啼叫到還只是四更天的時候,蠶婦不得不起來察視養的蠶是否吃的桑葉稀少了,以免影響到蠶繭的產量。蠶婦日以繼夜辛苦地勞作,對她來說,那些“玉人”夜深達旦地歌舞供貴人娛樂,直到樓頭明月已經西沉,掛在柳梢枝頭的時候還沒有回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這首詩用以表達蠶婦之辛苦,將玉人和蠶婦置于同一時間內,因身份不同而苦樂不均的情況。但評論亦認為和歌女對比起不到辛辣諷刺之效果,玉人歌舞并非自己縱情享樂,亦為身不由己。
同樣寫蠶婦,北宋張俞的寫法更為一針見血: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此詩矛頭堪稱“穩、準、狠”,直接對準不勞而獲之人,因而也流傳更廣。
唐代·謝枋得的簡介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
? 謝枋得的詩(88篇) 〕
:
歐大任
虬髯猿臂氣如虎,都人共識陳忠甫。吾鄉曾表孝廉家,奕世不絕衣冠譜。
少年握管善草書,近日工詩能樂府。胡騎天山敕勒歌,公孫劍器渾脫舞。
虬髯猿臂氣如虎,都人共識陳忠甫。吾鄉曾表孝廉家,奕世不絕衣冠譜。
少年握管善草書,近日工詩能樂府。胡騎天山敕勒歌,公孫劍器渾脫舞。
清代:
吳銘道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魯靈宮。
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餘柱下史,身是魯靈宮。
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清代:
陳恭尹
家世儒官獨典軍,紫髯三十坐高軒。戰旗指處無堅壘,仕路從來有孟門。
劍長澀苔收 氣,馬驕沙草散蹄痕。舊時贈客金錢盡,更向誰人受此恩。
家世儒官獨典軍,紫髯三十坐高軒。戰旗指處無堅壘,仕路從來有孟門。
劍長澀苔收殺氣,馬驕沙草散蹄痕。舊時贈客金錢盡,更向誰人受此恩。
清代:
顧太清
冒雪沖寒,崎嶇路、馬蹄奔走。望不盡、遠山冠玉,六花飛湊。
碧瓦遙瞻心似剖,殯宮展拜澆杯酒。哭慈親、血淚染麻衣,斑斑透。
冒雪沖寒,崎嶇路、馬蹄奔走。望不盡、遠山冠玉,六花飛湊。
碧瓦遙瞻心似剖,殯宮展拜澆杯酒。哭慈親、血淚染麻衣,斑斑透。
元代:
吳景奎
毗贊儀曹覲九關,南從宰屬綴鹓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獠蠻。
葉落洞庭秋雨后,書來吳會莫云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閑。
毗贊儀曹覲九關,南從宰屬綴鹓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獠蠻。
葉落洞庭秋雨後,書來吳會莫雲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閑。
元代:
丁鶴年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何處晚來成誤認,風簾竹影月窗梅。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何處晚來成誤認,風簾竹影月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