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江上雪
望江南·江上雪。宋代。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宋代]: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上片,寫老漁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釣。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兩句。“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斗笠上只聽見雪彈子敲打的聲響,蓑衣上不時抖落堆積的雪花。“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函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的聲音,襯托出環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圖畫若為工。”展現在眼前不是生活圖景,簡直就是一幅畫,極言其美感。
下片寫漁家樂。天色已晚,漁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煙中。小島上的竹籬茅舍就是漁翁的家,他釣滿一簍鳊魚和鯽魚歸家后,聽到的是一片兒童的歡笑。“云水暮,歸去遠煙中”渲染環境的高遠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閑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境的清幽;“縮鳊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不得志的李綱看到漁翁簡樸自在的生活時,他應該也想過“獨善其身”吧!但無論多難,他都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堅持,直到與這個世界決絕。柔美婀娜的柳絲固然給生活增添了詩意,但世上如果沒有堅挺的胡楊,這份詩意也將蕩然無存。李綱,就是那堅挺的胡楊,民族的脊梁。
唐代·李綱的簡介
李綱(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李綱能詩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傳信錄》、《梁溪詞》。
...〔
? 李綱的詩(41篇) 〕
唐代:
李嘉祐
愛爾無羈束,云山恣意過。一身隨遠岫,孤棹任輕波。
世事關心少,漁家寄宿多。蘆花泊舟處,江月奈人何。
愛爾無羈束,雲山恣意過。一身隨遠岫,孤棹任輕波。
世事關心少,漁家寄宿多。蘆花泊舟處,江月奈人何。
元代:
鄧文原
禾黍連云待歲功,爾曹竊食素餐同。平生貪黠終何用,看取人間五技窮。
禾黍連雲待歲功,爾曹竊食素餐同。平生貪黠終何用,看取人間五技窮。
元代:
貢性之
瘴雨蠻煙萬里馀,別來消息近何如。誰憐白發疏狂處,猶寫平安兩字書。
瘴雨蠻煙萬裡馀,別來消息近何如。誰憐白發疏狂處,猶寫平安兩字書。
明代:
邊貢
解纜洪流樹,侵星過呂梁。風云猶帝里,山水即吾鄉。
硯拂秋嵐濕,衣沾曉露涼。長年欣暑退,伊軋棹歌長。
解纜洪流樹,侵星過呂梁。風雲猶帝裡,山水即吾鄉。
硯拂秋嵐濕,衣沾曉露涼。長年欣暑退,伊軋棹歌長。
:
顧隨
真把人間比夢間。子云亭下葉初丹。炷香縱使通三界,奠酒何曾至九泉。
辭北國,入西川。殷勤猶自寄詩篇。便教來世為兄弟,話到今生已惘然。
真把人間比夢間。子雲亭下葉初丹。炷香縱使通三界,奠酒何曾至九泉。
辭北國,入西川。殷勤猶自寄詩篇。便教來世為兄弟,話到今生已惘然。
近現代:
羅錦堂
長空大雁飛忙。晚煙蒼。片片池塘荷葉、半枯黃。
獨行慣,有誰伴,夜生涼。隔院吹來陣陣桂花香。
長空大雁飛忙。晚煙蒼。片片池塘荷葉、半枯黃。
獨行慣,有誰伴,夜生涼。隔院吹來陣陣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