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
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唐代。劉禹錫。 驚禽一辭巢,棲息無少安。秋扇一離手,流塵蔽霜紈。故侶不可追,涼風日已寒。遠逢杜陵士,別盡平生歡。逐客無印綬,楚江多芷蘭。因居暇時游,長鋏不復彈。閱書南軒霽,縆瑟清夜闌。萬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寬。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鴛鸞。肅穆升內殿,從容領儒冠。游夏無措詞,陽秋垂不刊。至今群玉府,學者空縱觀。世人希德門,揭若攀峰巒。之子尚明訓,鏘如振瑯玕.一旦西上書,斑衣拂征鞍。荊臺宿暮雨,漢水浮春瀾。君門起天中,多士如星攢。煙霞覆雙闕,抃舞羅千官。清漏滴銅壺,仙廚下雕槃。熒煌仰金榜,錯落濡飛翰。古來才杰士,所嗟遭時難。一鳴從此始,相望青云端。
[唐代]:劉禹錫
驚禽一辭巢,棲息無少安。秋扇一離手,流塵蔽霜紈。
故侶不可追,涼風日已寒。遠逢杜陵士,別盡平生歡。
逐客無印綬,楚江多芷蘭。因居暇時游,長鋏不復彈。
閱書南軒霽,縆瑟清夜闌。萬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寬。
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鴛鸞。肅穆升內殿,從容領儒冠。
游夏無措詞,陽秋垂不刊。至今群玉府,學者空縱觀。
世人希德門,揭若攀峰巒。之子尚明訓,鏘如振瑯玕.
一旦西上書,斑衣拂征鞍。荊臺宿暮雨,漢水浮春瀾。
君門起天中,多士如星攢。煙霞覆雙闕,抃舞羅千官。
清漏滴銅壺,仙廚下雕槃。熒煌仰金榜,錯落濡飛翰。
古來才杰士,所嗟遭時難。一鳴從此始,相望青云端。
驚禽一辭巢,棲息無少安。秋扇一離手,流塵蔽霜紈。
故侶不可追,涼風日已寒。遠逢杜陵士,別盡平生歡。
逐客無印綬,楚江多芷蘭。因居暇時遊,長鋏不複彈。
閱書南軒霽,縆瑟清夜闌。萬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寬。
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鴛鸞。肅穆升內殿,從容領儒冠。
遊夏無措詞,陽秋垂不刊。至今群玉府,學者空縱觀。
世人希德門,揭若攀峰巒。之子尚明訓,鏘如振瑯玕.
一旦西上書,斑衣拂征鞍。荊臺宿暮雨,漢水浮春瀾。
君門起天中,多士如星攢。煙霞覆雙闕,抃舞羅千官。
清漏滴銅壺,仙廚下雕槃。熒煌仰金榜,錯落濡飛翰。
古來才傑士,所嗟遭時難。一鳴從此始,相望青雲端。
唐代·劉禹錫的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 劉禹錫的詩(654篇) 〕
:
周南
晴溪帆卷櫓聲柔,兩岸青紅濕未收。欲問三吳清絕處,碧瀾堂下采蓮舟。
晴溪帆卷櫓聲柔,兩岸青紅濕未收。欲問三吳清絕處,碧瀾堂下采蓮舟。
明代:
梁之屏
何處尋真覓島洲,崆峒景物似羅浮。霞流玉乳巖多麗,風捲晴嵐石更幽。
九轉鼎留經歲月,三花樹老度春秋。片云屯蓋祥光映,列宿遙臨瑞氣收。
何處尋真覓島洲,崆峒景物似羅浮。霞流玉乳巖多麗,風捲晴嵐石更幽。
九轉鼎留經歲月,三花樹老度春秋。片雲屯蓋祥光映,列宿遙臨瑞氣收。
近現代:
金克木
寒柳金明俱已休。哪堪回首舊風流。縱橫盲左凌云筆,寂寞人間白玉樓。
情脈脈,意悠悠。空懷家國古今愁。何須更說前朝事,待唱新詞對晚秋。
寒柳金明俱已休。哪堪回首舊風流。縱橫盲左淩雲筆,寂寞人間白玉樓。
情脈脈,意悠悠。空懷家國古今愁。何須更說前朝事,待唱新詞對晚秋。
宋代:
郭祥正
飄然忽作五峰游,三伏誰知冷似秋。為在深云更深處,手提白羽看泉流。
飄然忽作五峰遊,三伏誰知冷似秋。為在深雲更深處,手提白羽看泉流。
明代:
盧寧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里君門夜未央。
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勛在袞裳。
極海六年圖臥治,孤忠千結獨成狂。一州民瘼春同煦,萬裡君門夜未央。
搜輯地輿成國史,隱憂戎馬疏蠻荒。何時宣室來前席,迅策奇勳在袞裳。
宋代:
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