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象銀不似水月華把窗戶映得寒涼,抬頭遠望這晴朗的夜空護托著一輪玉盤。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銀色里絲絲的柳枝又似帶露初干。自以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階砌,仿佛如薄薄的輕霜飛灑在玉欄。一夢醒來西樓里已是一片靜寂,只有中天里的殘月還可隔簾遙觀。
注釋
非銀非水:不像銀不似水。
窗:窗戶。
玉盤:一輪玉盤。
夢醒:一夢醒來。
隔簾看:隔簾遙觀。
鑒賞
這是香菱寫的第二首詠月詩。
在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中,香菱菱牢牢記住黛玉的話:“只管放開膽子去作”。結果,“放開”倒是做到了,卻又偏偏走向另一個極端——“過于穿鑿”。誠如寶釵所評論的?!安幌褚髟略娏?,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p>
詩的首聯首句:“非銀非水映窗寒”,寫的便是月色,并未真正切題。只有到了次句:“試看晴空護玉盤”才正式進入詠月本意。這一句的“護玉盤”之喻,是較為形象生動的。然而這種比況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詩中,就已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之句,只不過香菱在這里把它借用過來罷了。較之前詩“玉鏡”、“冰盤”等詞,這一借用顯然要高明一些,表達的意思也就雅致一些。
詩的頜聯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這一清新素雅的語言,來狀寫柔和而濕潤的月色,的確是頗具情韻的。但是由于寫的是月色而非月輪,故仍不免又離開本題。詩的頸聯同樣有這種毛病,特別是這兩句本應在意思上作一轉折,才算符合律詩章法上的特點,但這一問題并未很好解決?!爸灰蓺埛弁拷鹌?,恍若輕霜抹玉欄”,仍緊緊沾滯于月色不放。這樣,白粉之涂上臺階,輕霜之飄灑玉欄,雖然在形象上較為清晰,在詩境上也顯得空靈而凄迷,但由于作者仍未能在寄情寓興方面作深一層的拓展,因而詩的內容還不夠深沉,意蘊還是不夠醇厚。
詩的結聯兩句,是全詩的意思的總括,可這里只說得個西樓人物、夜色深沉、月輪高掛。顯然,由于前面內容不夠充實,故詩的結穴仍不免分乏無力。但因作者注意綰合開頭所詠之月輪,因而從結構上看,全詩還算是首尾圓整的。
曹雪芹簡介
清代·曹雪芹的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yōu)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y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chuàng)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116篇)〕猜你喜歡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自 宋代 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出自 宋代 蘇軾: 《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 宋代 柳永: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出自 宋代 呂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
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漁家傲·平岸小橋千嶂抱》
-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出自 宋代 晏幾道: 《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出自 宋代 晏幾道: 《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