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
詞語解釋
吞并[ tūn bìng ]
⒈ ?合并。
英merger;
⒉ ?并吞;兼并。
例互相吞并。——[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英annex; take possission of;
引證解釋
⒈ ?見“吞并”。亦作“吞併”。并吞,兼并。
引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潧水》:“然地理參差,土無常域。隨其強弱,自相吞并。”
唐 羅隱 《自貽》詩:“漢武 巡游虛軋軋, 秦皇 吞併謾驅驅。”
明 無名氏 《臨潼斗寶》第一折:“目今 楚國 平公 即位,天下十八國諸侯,各相吞併。”
周恩來 《人民政協共同綱領草案的特點》:“這種做法顯然不同于軍閥制度的吞并排擠。”
國語辭典
吞并[ tūn bìng ]
⒈ ?侵占別人的財物而歸并為己有。
引唐·羅隱〈自貽〉詩:「漢武巡游虛軋軋,秦皇吞并謾驅驅。」
《三國演義·第一四回》:「此曹孟德恐我與呂布同謀伐之,故用此計,使我兩人自相吞并,彼卻于中取利。」
近吞噬 淹沒
最近近義詞查詢:
光華的近義詞(guāng huá)
挑戰的近義詞(tiǎo zhàn)
康復的近義詞(kāng fù)
榮譽的近義詞(róng yù)
隔斷的近義詞(gé duàn)
奮勇的近義詞(fèn yǒng)
領導的近義詞(lǐng dǎo)
口氣的近義詞(kǒu qì)
健康的近義詞(jiàn kāng)
陌生的近義詞(mò shēng)
要是的近義詞(yào shì)
實在的近義詞(shí zài)
適時的近義詞(shì shí)
條例的近義詞(tiáo lì)
應有盡有的近義詞(yīng yǒu jìn yǒu)
算無遺策的近義詞(suàn wú yí cè)
丹青的近義詞(dān qīng)
龐大的近義詞(páng dà)
描述的近義詞(miáo shù)
決議的近義詞(jué yì)
隨手的近義詞(suí shǒu)
制勝的近義詞(zhì shèng)
奧秘的近義詞(ào mì)
詳細的近義詞(xiáng xì)
舉不勝舉的近義詞(jǔ bù shèng jǔ)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