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有虛名
詞語解釋
徒有虛名[ tú yǒu xū míng ]
⒈ ?空有其名聲,毫無實際。亦作“徒有其名”
英unwarranted reputation;
引證解釋
⒈ ?空有其名聲。謂名不符實。
引《北齊書·李元忠傳》:“元忠 以為萬石給人,計一家不過升斗而已,徒有虛名,不救其弊,遂出十五萬石以賑之。”
《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卻説 司馬懿 回到寨中,使人打聽是何將引兵守 街亭。回報曰:‘乃 馬良 之弟 馬謖 也。’ 懿 笑曰:‘徒有虛名,乃庸才耳!’”
毛澤東 《改造我們的學習》:“對于徒有虛名并無實學的人,你們看,象不象?”
亦作“徒擁虛名”、“徒有其名”、“徒負虛名”。 《清朝野史大觀·清朝史料·軍機領袖》:“軍機大臣有時多至六七人,而權實操於領袖,新進者畫諾奉行,徒擁虛名也。”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云》:“所謂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實則空洞,其作品且不及無名小卒!”
茅盾 《子夜》十六:“我知道 趙伯韜 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國語辭典
徒有虛名[ tú yǒu xū míng ]
⒈ ?空有名聲,名與實不相符合。也作「徒負虛名」、「徒有其名」。
引《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徒有虛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
《老殘游記·第七回》:「在嵩山少林寺學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制勝處。」
近名存實亡
反名不虛傳 名副其實
最近近義詞查詢:
按照的近義詞(àn zhào)
補足的近義詞(bǔ zú)
搖搖欲墜的近義詞(yáo yáo yù zhuì)
藏匿的近義詞(cáng nì)
永久的近義詞(yǒng jiǔ)
平日的近義詞(píng rì)
選舉的近義詞(xuǎn jǔ)
依次的近義詞(yī cì)
文化的近義詞(wén huà)
壟斷的近義詞(lǒng duàn)
趕早的近義詞(gǎn zǎo)
手腳的近義詞(shǒu jiǎo)
香噴噴的近義詞(xiāng pēn pēn)
樂園的近義詞(lè yuán)
辦事的近義詞(bàn shì)
制造的近義詞(zhì zào)
計策的近義詞(jì cè)
風雨同舟的近義詞(fēng yǔ tóng zhōu)
本地的近義詞(běn dì)
答應的近義詞(dā yìng)
部署的近義詞(bù shǔ)
依附的近義詞(yī fù)
作家的近義詞(zuò jiā)
調養的近義詞(tiáo yǎng)
位置的近義詞(wèi zh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