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ī gān dǎn
注音ㄆ一 ㄍㄢ ㄉㄢˇ
繁體披肝膽
⒈ ?表示以真誠(chéng)相見。
⒈ ?表示以真誠(chéng)相見。
引《漢書·路溫舒?zhèn)鳌罚骸芭文懀瑳Q大計(jì)。”
《北史·王晞傳》:“今日得披肝膽,抑亦神明攸贊。”
明 張居正 《論時(shí)政疏》:“敢披肝膽,為陛下陳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平日披肝膽,談道德。”
亦省作“披肝”、“披膽”。 唐 上官儀 《為房州刺史請(qǐng)朝覲表》:“披膽祈恩,特蒙鑒許。”
《舊唐書·鄭畋傳》:“瀝懇事君,披肝翊圣。”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水東園日記詩(shī)》:“如何袞袞披肝侶,都作紛紛把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