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兵

詞語解釋
散兵[ sǎn bīng ]
⒈ ?疏開隊形的一組士兵中的一名。
英skirmisher;
⒉ ?潰散的士兵。
英stragglers and disbanded soldiers; stray soldier from defeat;
引證解釋
⒈ ?潰散的兵士。
引《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漢王 既至 滎陽,收散兵,復振。”
《后漢書·孔融傳》:“融 逆擊,為 饒 所敗,乃收散兵保 朱虛縣。”
楊朔 《昨日的臨汾》:“當我到 山西 前線來時,一位熟悉 山西 情形的朋友曾經(jīng)警告我說:‘你得小心點,路上可有散兵剝?nèi)说囊律选!?/span>
⒉ ?指舊時軍隊中供差役而非正式編制的兵士。
引《隋書·禮儀志三》:“其馬步隊與軍中散兵,交為兩番,五日而代。”
⒊ ?軍事用語。指采用一種分散隊伍或單兵進行作戰(zhàn)的形式。
引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我所采取的戰(zhàn)術,是:散兵戰(zhàn),塹壕戰(zhàn),持久戰(zhàn)。”
孫犁 《澹定集·答吳泰昌問》:“散兵作戰(zhàn),深山野處,反倒容易出成果。”
國語辭典
散兵[ sǎn bīng ]
⒈ ?遣散或逃散的兵。
引《史記·卷九五·夏侯嬰傳》:「漢王既至滎陽,收散兵,復振。」
⒉ ?舊時軍中供役而未經(jīng)正式編制的兵士。
引《隋書·卷八·禮儀志三》:「事畢,大將、亞將等,各就牙帳。其馬步隊與軍中散兵,交為兩蕃,五日而代。」
⒊ ?戰(zhàn)斗時各個散開,以分散目標而進攻的兵士。
英語loose and disorganized soldiers, stragglers, fig. a loner
德語Tirailleure (Mil)?, Tirailleure (Gesch)?
法語Chasseur à pied
分字解釋
※ "散兵"的意思解釋、散兵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為著確保城鄉(xiāng)治安,安定社會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應向當?shù)厝嗣窠夥跑娀蛉嗣裾墩\報到。
2.我們是有統(tǒng)一指揮、嚴密組織和堅強紀律的隊伍,決不是一伙散兵游勇。
3.所謂圍魏救趙,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避免和強敵正面決戰(zhàn),應該采取迂回戰(zhàn)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發(fā)動攻擊,致敵于 地。
4.我們是有統(tǒng)一指揮、嚴密組織和堅強紀律的隊伍,決不是一伙散兵游勇。
5.要把這些散兵游勇組織起來,統(tǒng)一管理,的確是件難辦的事情。
6., 25既可平射也可以曲射,用于摧毀50至400米射程內(nèi)的暴露的單個或群體目標,或隱藏在障礙物后、掩體后、散兵坑內(nèi)或小山丘背面的目標。
7.要把這些散兵游勇組織起來,統(tǒng)一管理,的確是件難辦的事情。
8.我們是有統(tǒng)一指揮、嚴密組織和堅強紀律的隊伍,決不是一伙散兵游勇。
9.為著確保城鄉(xiāng)治安,安定社會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應向當?shù)厝嗣窠夥跑娀蛉嗣裾墩\報到。
10.因此這個計劃可能會很容易的察覺的可變性,二進制雙至關重要,確認這實在是藍色的散兵游勇。
相關詞語
- hán shí sàn寒食散
- jīng sàn驚散
- mín bīng民兵
- sàn huì散會
- xiāo sàn消散
- shēng bīng聲兵
- xīng bīng興兵
- yòng bīng用兵
- xiū xiū sàn休休散
- bù bīng步兵
- bīng shì兵士
- láng tǔ bīng狼土兵
- sè sàn色散
- dòng bīng動兵
- shēng lì bīng生力兵
- bīng lì兵力
- bīng fǎ兵法
- sàn bù散步
- zú shí zú bīng足食足兵
- shì bīng士兵
- quán mín jiē bīng全民皆兵
- fēn sàn分散
- yōng bīng擁兵
- sàn gū散估
- sàn huǒ散伙
- bīng huá兵嘩
- sǎn zhí散職
- bīng xiōng zhàn wēi兵兇戰(zhàn)危
- sàn shǒu zhàng散手仗
- suǒ sàn瑣散
- cùn bīng chǐ tiě寸兵尺鐵
- hái bīng還兵